跳到主要內容

「經典調酒」「蘭姆酒」Treacle 的起源與做法



雖然暑假這個名詞早已與我們無關,開學對於不同的年齡族群,有著不同的喜怒哀愁,相信應該不是只有我這麼想「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如果能早出生個五十一百年該有多好!至少要背的東西應該少很多吧!

本周主角是一款近代經典調酒,誕生於二十世紀末調酒巨擘Dick Bradsell之手,關於發明者的生平事蹟簡介,歡迎直接參考Espresso Martini的介紹,若要一言以蔽之「Treacle 甜蜜蜜」的內容物,可說是改版再推出的蘭姆酒版Old Fashion,蛤~改編一款經典調酒,就成為足以留名青史的另一款經典?

是不是又後悔沒有早出生幾年?多久以前的事算是歷史?「現代」相對於「經典」該如何定義?並沒有要在此討論如此哲學的問題,但不論各行各業,經典應該都是「特定風格或理論的完美典範、長久具有價值的東西、具有永恆的品質」吧?



雖然材料僅由蘭姆酒苦精糖漿蘋果汁所組成,但製作步驟可是非常講究,先將苦精、糖漿與一半的蘭姆酒、一半的冰塊進行攪拌,添加冰塊與剩餘的蘭姆酒再次攪拌後,再將「新鮮的」蘋果汁漂浮在上,並以柳橙皮捲或蘋果扇作為裝飾才大功告成。

Old Fashion無疑是個經典的調和架構,對於使用新鮮果汁、純淨冰塊及精確度量的堅持,看似基本卻也是Dick Bradsell樹立的核心典範,難怪能結合成為下個世代的經典,那我們是否也不用怨懟該學習的東西怎麼那麼多,該努力創造出核心價值,成為站在這些巨人肩膀上的巨人。





店家資訊:BAR SPEAKEASY II
電話:(033315900
地址:桃園市桃園區公六街21







店家資訊:BAR SPEAKEASY
電話:(035268520
地址:新竹市經國路二段587






店家資訊:BAR SPEAKEASY MINI
電話:0922004980
地址:新竹市東區東門市場2055-2056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經典調酒」「琴酒」Martini 的起源與做法

就好比聽過「功夫」就聽過「李小龍」一樣,這杯擁有「雞尾酒之王」稱號的調酒,家喻戶曉的程度可是不容小覷的!恐怕連剛偷喝過啤酒的小朋友心中也幻想著:「等我長大,我也要帥氣的點一杯『馬丁尼』!」 如同博大精深的中華武術一樣,開山祖師究竟是誰?關於傳統的 Gin Martini 1 的起源已無人知曉,廣為接受的理論是從 Martinez 演變而來的,而 Martinez 又是從「雞尾酒之后 Manhattan 」 演化而來。 時間約可追溯自 1882 到 1910 年間,大量類似調酒出現在文獻中, 1884 年有 Martinez 被記載, 1888 年則有名為 Martini 的調酒被記載,但材料為 Old Tom Gin, Sweet Vermouth, Curacao, Gum Surup 2 。 另一說則是 Fancy Gin Cocktail / Marguerite 的改名, 1903 年被記載的這杯調酒包含了 Orange Bitter, Gin, French Vermouth ,以檸檬皮與櫻桃作為裝飾,直到二十世紀初期 Martini 品牌出了所謂的 Dry Vermouth ,並大肆宣傳:「真正的 Martini ,就是要用這支酒來調!」 Martini 才逐漸被定型成現今大家所熟知的模樣- Gin, Dry Vermouth 。 Dry ?!乾?!這到底什麼意思,這可能是多數人接觸時會有的第一個反應,小弟才粗學淺,提供一個來自客人頗貼切的說法:「當你喝下較 Dry 的一杯酒時,會如同喝到丹寧較重的葡萄酒般,有種口腔中被榨乾,促使唾液分泌的感覺。」不禁想起金牌特務中, Martini 不加入 Vermouth 香艾酒,只放在旁邊用看的,應該是望梅止渴的概念!? 所以,當你向調酒師要求一杯「 Dry 一點的 Martini 」其實是降低香艾酒所使用的比例,故酒體會更加強烈,可能也是為何所搭配的裝飾物,由柑橘類的果皮,轉而變成可以提供油脂的 橄欖 ;但二十世紀初期的「 Dry Martini 」其差異其實只是未加入糖漿而已。 1922 年被記載為 2 : 1 的 Gin : Dry Vermouth ,到了 1930 、 40 年代逐漸變成 3 : 1 或 4 : 1 的比例,隨著時間推進及製酒技術的發展,各種比例的發展更是急...

「經典調酒」「琴酒」Pink Lady 的起源與做法

「漂亮的讓我面紅的可愛女人,溫柔的讓我心疼的可愛女人,透明的讓我感動的可愛女人,壞壞的讓我瘋狂的可愛女人」,周董的一首「可愛女人」,歌詞字裡行間中,可以說是毫不遺漏的描繪出「 Pink Lady 紅粉佳人」,這一款光名字就引人遐想,卻藏有令人驚喜的個性的經典調酒。 據說是源自 1912 年,英國倫敦上演的一部同名歌劇「 PInk Lady 」,有位調酒師創作出這款調酒獻給女主角,因為其材料的組成,可以順利掩飾掉市面上劣質琴酒的雜質異味,外觀上更看似無害又討喜,便迅速蔓延流傳至世界各地。 流行到了 1950 年代更是到達顛峰,因為一位標誌性的好萊塢女明星傑恩曼斯菲爾德,除了已經住在粉紅色別墅中、總是喝著粉紅香檳、泡著粉紅色浴缸,接受採訪時曾提起:「我晚餐前都會來一杯 Pink Lady , 從此唱歌演戲都一百分呢! 」推波助瀾之下而聲名大噪,好比是上個世代的 Cosmopolitan 。 或許單就字面上的想像,應該是一款溫柔婉約的調酒,但其實並不然,俗話說得好:「女人心海底針」,在某些時期、地區流傳的版本 3 中,還額外添加了 Apple Jack 1 這種蒸餾酒,在胭脂紅粉底下,可能就隱藏著比較狂放不羈的個性啦! 現行的版本中,主要材料有 琴酒 、 紅石榴糖漿 、 檸檬汁 ,然而 蛋白 還是 鮮奶油 的選擇便是見仁見智了,欲達成之目的,皆是透過強力搖盪甚至 Dry Shake 製造出綿密的泡沫,藉此來提升口感與觀賞性囉! 註 1 : Apple Jack 為一種蘋果白蘭地,在美國曾經十分風行,但在其他較低成本蒸餾烈酒引進、禁酒令的影響下,逐漸被大眾遺忘。與產自法國的 Calvados 蘋果白蘭地相比,除了蘋果原料的品種不同之外,早期 Apple Jack 所使用的蒸餾技術為 freeze distillation 2 。 註 2 :又稱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顧名思義是使用冰點差異,來移除水份、提高酒精濃度,與傳統蒸餾法使用的是沸點差異的做法不同,基本上會下雪的地區,將低酒精濃度發酵液放置於戶外便可達成的低成本做法。 註 3 :也有人將加了 Apple Jack 較為濃烈地版本稱為「 The Secret Cocktail 」...

「經典調酒」「龍舌蘭」Mockingbird 的起源與做法

自古以來,庶民在亂世中挺身而出,為了守護公理正義,引起人民心中反思,或者成為英雄典範,本週介紹的經典調酒「 Mockingbird 反舌鳥」,便是透過小說中的暗喻去紀念這些無名英雄。 科普一下,反舌鳥,又名仿聲鳥,原名嘲鶇,是種位於北美洲常見的鳥類,是美國多達五個州的州鳥,長相平凡卻極度善於模仿聲音,不論是其他鳥類、動物甚至機器聲皆難不倒,號稱可模仿 200 種以上,應該連找陳漢典來 PK 都會說先不要,也難怪飢餓遊戲與漫威都有引用作為劇中的名稱。 這款調酒是源自 1960 年的知名小說「 To kill a mocking bird 」,其中探討包含種族議題、同理心及社會階級、歧視等問題,作者 Harper Lee 使用鳥類的生態來做比喻,表達大家都殺掉善良但是話多的反舌鳥,而不去撲滅真正有害環境的鶼鳥,不但獲得普立茲文學獎更翻拍成電影,並多次成為公立小學的指定讀物。 從此以後,便成為許多調酒師的創作發想來源,因此有許多版本的 mockingbird ,最主流是由 龍舌蘭 搭配上 綠薄荷香甜酒 、 萊姆汁 搖蕩而成,只要所選擇的品牌與份量搭配得宜,會發現是一款簡單卻意外均衡而獨特的調酒。 令人訝異的是其他版本之中,不論搭配西瓜、番茄、蘋果氣泡酒,多數皆同樣以龍舌蘭為基底,大概是強而有力的調性,加上與生俱來的草根性,可以說是無名英雄的的最佳象徵,成為大家共同的選擇。 店家資訊: BAR SPEAKEASY II 電話:( 03 ) 3315900 地址:桃園市桃園區公六街 21 號 FB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barspeakeasyii/ IG 官方帳號: https://www.instagram.com/barspeakeasier/ 店家資訊: BAR SPEAKEASY 電話:( 03 ) 5268520 地址:新竹市經國路二段 587 號 FB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BARSPEAKEASY98/ IG 官方帳號: https://www.instagram.com/bar_speakeas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