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8的文章

「經典調酒」「干邑白蘭地」Crusta 的起源與做法

好比曾介紹過的 Daisy 之於 Margarita 、尚未介紹的 Smash 之於 Julep 、夏天清爽好夥伴 Radler 1 之於 Shandy 2 … 等,若是上述的例子中,前者之於後者的關係是直系血親 ” 尊 ” 親屬,差點被世人遺忘的骨灰級經典調酒「 Crusta 庫斯塔」,一款即便更換基酒還是使用相同名字的調酒,絕對是雞尾酒族譜中的老祖先! 誕生於 1850 年代,由義大利裔的調酒師 Joseph Santini 在紐奧良法國區的 Jewel of the South 酒吧所創作,比裸麥威士忌為基底的 Sazerac 還要早出現,更是首款開始有複雜風味、花俏裝飾的調酒,甚至部分歷史學家認為可能是 Sour 這種類型的創始,被遺忘的原因也是與 Sazerac 同病相憐。 如同差不多時期出現的 Fancy Cocktail ,同樣都是烈酒加入 柑橘酒 、 糖 、 苦精 ,並且皆以檸檬皮裝飾笛型香檳杯或酸酒杯,但是,加入少量的 黑櫻桃利口酒 與 檸檬汁 來增添層次,可說是劃時代的創舉,眾多基酒選擇中又以 干邑白蘭地 特別令人喜愛,恰好後來出現的 Sidecar 一度也有糖口杯的版本,故有派說法認為 Crusta 為其濫觴。 不只內在是鍾靈毓秀,外表的裝扮也是別出心裁,細緻的糖粉附著在杯緣外側,創造出類似霜凍效果,同時也是其名字的由來( Crusta :結痂狀),搭配內側的檸檬皮捲(有版本是半顆檸檬去除果肉,留下環狀的外皮,需壓進杯中才能飲用),這規格完全是海放當時其他經典調酒,就像不僅僅是智慧型與傳統手機的天壤之別,還拿 iPhone 出來比啊!(俗話說的:懶叫比雞腿啊!) 註1: Radler 為由淡啤酒加上柑橘口味汽水的組合。 註2: Shandy 為淡啤酒加上薑汁啤酒的組合。 註3:本篇提到了許多調酒,可以點連結一並了解其間的愛恨糾葛喔! 店家資訊: BAR SPEAKEASY II 電話:( 03 ) 3315900 地址:桃園市桃園區公六街 21 號 FB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barspeakeasyii/ IG 官方帳號: https://www.instagram.com/barspeakeasier/ 店家資訊: BAR SPEAKEASY 電話:( 03 ...

「經典調酒」「波本威士忌」Boulevardier 的起源與做法

一款見證了時代的經典調酒,如同現今正夯的 Speakeasy 型態酒吧般,可以說是被美國 1920 年所施行的「禁酒令」所催生的產物,當單純的事物牽扯上了政治,似乎就不再那麼美好,但生命總是會自己找到出路,堅強的在石縫中開出璀璨的玫瑰。 在 Volstead Act 禁酒令 生效之後,許多美國調酒師被迫轉入地下發展、轉換頭路,部分則開始往國外尋求機會,著名的 Harry McElhone 便是其一,經歷過倫敦、多維爾後最終落腳巴黎開設了 Harry’s New York Bar ,並在 1927 年發表的著作 Barflies and Cocktails 中,記錄了這款調酒。 這本書並非正經八百的酒譜書籍,反倒是記錄了眾多客人與調酒之間的趣事,一名身為鐵路大亨姪子的作家 Erskinne Gwynne ,來到了巴黎並創立了一款雜誌 The Boulevardier ,這款調酒即是 Harry 為了同樣身為紐約客的 Gwynne 所創作,將來到歐洲才認識到的 Negroni 中的琴酒,取代成來自美國的波本威士忌。 原創的比例與 Negroni 相同, 波本威士忌 、 甜香艾酒 、 金巴利利口酒 等比例攪拌而成,並以柳橙皮做為裝飾,後來調酒師們部分認為波本的風味容易被 Campari 所掩蓋,故開始出現了 1.5 至 2 倍的比例,或者直接取代為同樣來自美國風格較冷冽的裸麥威士忌。 現在不論美國威士忌、香艾酒台灣也已經有眾多品牌可以選擇,大家可以咨意揮灑個人的創意,但如果將甜香艾酒( Russo )換成不甜香艾酒( Dry ),可就會變成另一款經典 Old Pal 囉! 在 1920 年代, Campari 並尚未傳入美國,若不是禁酒令的促使下,可能就少了這款溫暖醇厚的經典,雖然說有人說 2018 年是台灣禁酒令的開始,既有的法規跟不上時代的進步,但或許也會留下什麼意外的美好也說不定呢! 店家資訊: BAR SPEAKEASY II 電話:( 03 ) 3315900 地址:桃園市桃園區公六街 21 號 FB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barspeakeasyii/ IG 官方帳號: https://www.instagram.com/barspeakeasier/ 店家資訊: BAR S...

「經典調酒」「蘭姆酒」Painkiller 的起源與做法

「感冒咳嗽用斯斯,流鼻水用斯斯,斯斯有兩種」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廣告詞,頭痛、牙痛、生理痛就已經很惱人,但每次走進藥妝店想買個止痛藥,那麼多到底怎麼選啦!介紹你好藥,這款「止痛劑  Painkiller 」包你什麼痛喝了都沒用,只有安撫心理作用! 介紹調酒之前,讓我們先看看他的發源地,座落於加勒比海內英屬維爾京群島中的 Jost Van Dyke 島,上面有間僅六個座位的小小酒吧「 Soggy Dollar Bar 」,由於該小島真的小到甚至到 1990 年才有電力,真的沒有船可以停泊的港口,所以往來的水手們想要來喝一杯,都必須游泳上岸,拿著被浸濕的鈔票付錢而得名。 英國女士 Daphne Henderson 在 1970 年代擁有這間酒吧與旁邊幾間小木屋,以 Pusser Overproof 1 Rum 海軍濃度 蘭姆酒 、 鳳梨汁 、 椰漿 、 柳橙汁 ,再以肉桂粉、豆蔻粉裝飾,創造了這款調酒,遠近馳名到連該蘭姆酒品牌的創辦人 Charles Tobias 都想知道其秘方,他花了兩年套近乎,即便已經成為好友仍然不願透露,不得已之下只好想盡辦法偷渡一杯回到自己的廚房。 經歷多方嘗試, Tobias 試出4:1:1的材料再尬上蘭姆酒應該是最好喝的,甚至回去找 Daphne 打賭,直接請現場十位水手當評審,因這個版本較不甜膩而大獲全勝,終究還是無法得知原始的配方,即便 1990 年 Tobias 甚至還為了這款調酒註冊了商標 Pusser'sPainkiller® ,還是不忘每次宣傳時提起給他靈感的 Daphne ! 註1: Overproof 指酒精濃度高於某個程度,被其澆濕的火藥仍可點燃的濃度,與 Admiralty Strength 海軍強度因時代略有不同,技術、使用單位略為不同,分別約對應到 57.15%ABV 與 54.5%ABV 。 店家資訊: BAR SPEAKEASY II 電話:( 03 ) 3315900 地址:桃園市桃園區公六街 21 號 FB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barspeakeasyii/ IG 官方帳號: https://www.instagram.com/barspeakeasier/ 店家資訊: BAR SPEAKEASY 電話:( 03 ) ...

「經典調酒」「伏特加」Cosmopolitan 的起源與做法

「你長大了以後,想要做什麼呢?」小時候我們喜歡編織夢想,但是長大以後,你發現聖誕節沒有聖誕老公公,吳剛嫦娥也都不住在月球,我們都和現實做了朋友,若是伴隨心中小男孩長大的期盼,是與007同樣瀟灑的兩三口飲盡 Martini (或是 Vesper ),小女孩對於成為女人的幻想,可能就是與閨蜜們一邊聊著是非,一邊啜飲著 Cosmopolitan 吧! 關於這款調酒的真正起源,即便只有數十年的歷史還是難以追溯,有可能是從 Cape Codder 演變而來,也可能是從 Kamikaze 再進化而來,還有可能是從 1930 年代流行的 Daisy 這個形態修改而來。 最初記載在 1934 年的 Pioneers of Mixing at Elite Bars 一書中,但是使用的材料為琴酒、柑橘酒、覆盆子與萊姆,內容物較接近的版本為 1968 年果汁品牌優鮮沛廣告中,所推廣的 Harpoon Cocktail ,使用了伏特加、蔓越莓汁與新鮮萊姆汁。 若是要從尋找發明者下手,更是像中國武術般不同流派遍地開花,有在舊金山的 Neal Murray 於 1975 年做出使用人造萊姆汁版本,克里夫蘭的 John Caine 使用攪拌法調製,還有人說 Patrick Mitten 是其舊金山流傳至紐約的推手, Toby Cecchini 則是使用柑橘口味伏特加製作這款調酒。 但真正造成轟動的是認識 Sex and the City 劇組的 Cheryl Cook ,然而最接近現在主流的配方則是 Dale DeGroff ,使用 伏特加 、 柑橘酒 、 蔓越莓汁 、 新鮮萊姆汁 搖盪後,注入馬丁尼杯並且以 柳橙皮 噴灑皮油後做為裝飾。 時至今日,雞尾酒歷史學家也無法取得一致認同的定論,故最有可能的是,在 1970 年代起,各地的許多調酒師皆有類似的構想與酒譜。不管究竟是誰發明的,它肯定是全世界最受女性歡迎的雞尾酒之一。 店家資訊: BAR SPEAKEASY II 電話:( 03 ) 3315900 地址:桃園市桃園區公六街 21 號 FB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barspeakeasyii/ IG 官方帳號: https://www.instagram.com/barspeakeasier/ 店家資訊: ...

「經典調酒」「伏特加」White Russian 的起源與做法

剛瞥到這名字,是否聯想到傳說中美女如雲的白俄羅斯( 雖然該國名應該是 Belarus ),其實這款同樣甜美可人的經典雞尾酒,既不是源自俄羅斯也不是由俄羅斯人發明的,唯一扯得上關係的大概就是所使用的基酒為伏特加,普遍被認為來自於俄羅斯。 先來介紹其濫觴 Black Russian 黑色俄羅斯,受到曾擔任美國駐盧森堡大使,並在華盛頓特區各種社交派對有「最佳女主人」稱號的名媛 Perle Mesta 所啟發,於 1949 年由布魯塞爾某間飯店的調酒師 Gustav Tops 所創作出來,在威士忌杯中混合 伏特加 與 咖啡利口酒 ,並且以檸檬片與酒漬櫻桃裝飾。 從此以後,便出現了各種變化,不論是類似咖啡馬丁尼,甚至還有加入可樂變成 Colorado Bulldog ,但是難以考究再與等量 鮮奶油 混合的白色俄羅斯為何時出現的,第一個記載的文獻為 1965 年南方安逸旗下咖啡利口酒品牌 Coffee Southern 的廣告中。 於是隨著迪斯可文化的盛行與衰退,這款調酒在七零年達到銷量巔峰,也出現了各種抽換材料的變版(幫大家收錄在下面,沒事別拿來考調酒師啊!),後來直到 1998 年非主流經典電影 The Big Lebowski 中的主人翁,在電影中對奶類調酒的熱愛又使其浮上檯面。 Anna Kournikova :以俄羅斯網球選手命名,改用低脂的牛奶 Blonde Russian / Blind Russian :以貝禮詩奶酒取代鮮奶油,更誘人也更容易喝瞎 Colorado Russian :與 Colorado Bulldog 同樣再加入可樂 Dirty Russian :使用巧克力牛奶 White Belgian :將咖啡利口酒改成巧克力利口酒 White Canadian :使用山羊奶(這是加拿大的特產嗎!?) White Cuban :將基酒改為蘭姆酒 店家資訊: BAR SPEAKEASY II 電話:( 03 ) 3315900 地址:桃園市桃園區公六街 21 號 FB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barspeakeasyii/ IG 官方帳號: https://www.instagram.com/barspeakeasier/ 店家資訊: BAR SPEAKEASY 電話:( 03 ...

「經典調酒」「龍舌蘭」El Diablo 的起源與做法

從西班牙文的名字中,便顯露出這款調酒的邪惡之處,使用了來自墨西哥的龍舌蘭,卻巧妙的包裝成無害的樣子,感謝女神馥甄為我們下了最好的註解:「你是魔鬼中的天使,所以送我心碎的方式,是讓我笑到最後一秒為止,才發現自己胸口插了一把刀子」 首次記載的文獻為 1946 年的 Trader Vic’s Book of Food and Drink ,雖然名字前面還冠上了“ Mexican” ,但內容物完全如出一轍,後來陸續還有被收錄在 Trader Vic 所出版的書籍中,到 1968 年後的版本即剩下“ El Diablo” ,但自始至終皆沒有註明原創者。 所使用的材料很簡單,經典的 龍舌蘭 與 萊姆 的組合,畫龍點睛之處為加入 黑醋栗香甜酒 ,將粗曠大叔般的龍舌蘭化為鄰家大男孩,引出暗藏其中的溫柔果香,再加上 薑汁啤酒 使其成為 Buck 系調酒的一員,除了增加清爽口感,來自薑的辛口、刺激香氣,更是完美勾勒了其個性。 原始製作方式為將前三項材料搖盪後,注入杯中再添加啤酒或汽水的部分,但其實也能以直注法調製,實為居家調酒的好選擇之一,至於原始酒譜中採用的是較具有青草、胡椒等清新香氣的 Bianco 龍舌蘭,但我推薦可以嘗試使用略為陳年的 Reposado 龍舌蘭,能帶來更多柑橘香氣,將果香襯托並且更加融入其他材料中。 店家資訊: BAR SPEAKEASY II 電話:( 03 ) 3315900 地址:桃園市桃園區公六街 21 號 FB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barspeakeasyii/ IG 官方帳號: https://www.instagram.com/barspeakeasier/ 店家資訊: BAR SPEAKEASY 電話:( 03 ) 5268520 地址:新竹市經國路二段 587 號 FB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BARSPEAKEASY98/ IG 官方帳號: https://www.instagram.com/bar_speakeasy/ 店家資訊: BAR SPEAKEASY MINI 電話: 0922004980 地址:新竹市東區東門市場 2055-2056 號 FB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

「經典調酒」「琴酒」Gin Tonic 的起源與做法

早在 1630 年代開始,由於 Chinchon 伯爵夫人在祕魯不幸感染瘧疾,其丈夫西班牙總督命令當地的印加人想想辦法,服用安第斯山脈中 Quinquina 樹皮所製成的草藥後,竟神奇的治癒了,西班牙人便將其帶回歐洲,後來的瑞典植物學家 Carolus Linnaeus 為了紀念她便重新命名為金雞納樹( Cinchona ),對於發燒、消化不良、咽喉疾病、甚至於癌症的療效,馬上造成一陣旋風。 至 1817 年法國科學家 Pelletier 和 Caventou 發現了提煉其中最具藥效的成份「奎寧」的做法, 1825 年英國已經開始有人將琴酒與奎寧補品一併服用的做法,堪稱是 Gin Tonic 的濫觴;由於祕魯禁止出口其種子出口,在 1860 年代 Charles Ledger 看見了大撈一筆的機會,走私了樹苗回歐洲販賣給英國與荷蘭。 在那個大航海殖民時代,歐洲各國紛紛前往亞洲劃地為王,但往往病死的士兵比戰死的還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需求,已經造成南美洲原產地的金雞納樹瀕臨絕種,誰能掌握了這稀有的資源便能掌握大局,荷蘭在印尼爪哇建立的產地,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甚至擁有九成的市占率。 Gin Tonic 便是誕生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由於 奎寧 的苦味令人難以接受,英國軍醫 George Cleghorn 便應勢創作出來,加入海軍本來就會飲用的 琴酒 、 萊姆 、 糖與水 一同飲用,隨著士兵回到國內,即便已經有更好的防疫措施,還是思念著這清爽又好喝的調酒。 至於該使用萊姆還是檸檬始終有著爭議,各家琴酒與通寧水各有推崇,推薦大家可以嘗試搭配 葡萄柚 嘗試看看,兼具柑橘調性與微苦韻味可是說是絕配;此款經典調酒流傳至西班牙後,有人說是因為他們紅酒杯較為容易取得,便入境隨俗的如同 Sangria 般,發展出了隨心所欲添加各式各樣手邊材料的 Spanish Gin Tonic 。 註:事實上需要每天喝 67 公升的琴湯尼,才能有足夠的奎寧劑量來防止感染瘧疾,反正喝酒本來就不需要有太多理由對吧! 店家資訊: BAR SPEAKEASY II 電話:( 03 ) 3315900 地址:桃園市桃園區公六街 21 號 FB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barspeakeasyii/ IG 官方帳號: https://www.in...

「經典調酒」「琴酒」Singapore Sling 的起源與做法

固然我們現在普遍得知的說法,新加坡司令是在上個世紀初期,由 Ngiam Tong Boon 嚴崇文先生於新加坡萊佛士酒店所創造出來的,但其實不論是酒店公開宣傳的版本,抑或是當代調酒書籍所記載的配方,幾乎是沒有相同的記錄,就讓我們稍稍揭開傳奇故事的神秘面紗。 在 1922 年的 Cocktails and How to Mix Them 與 1930 年的 The Savoy Cocktail Book 等調酒書籍中,便記錄了兩款類似的調酒包含 Straits Sling 與 Singapore Sling ,前者使用的是不甜的櫻桃白蘭地(有幾種櫻桃白蘭地,可以去看血與砂這篇),後者不包含 DOM 班尼狄克丁、柑橘酒,且兩者皆未使用鳳梨汁,而是 Sling 司令 1 類型通常存在的蘇打水。 在十九世紀末期,新加坡與台灣同樣是處在被殖民的時代,在 1897 年其實還有另一款司令的版本被記載,考量到當時的時空背景下,出入各種公開社交場合飲酒的多是男性,對女性而言在外飲酒是違反社會道德觀感的,年輕的嚴先生便看到了利基,改變了現有的配方,創作出如果汁般的鮮豔飲品。 萊佛士一度是新加坡最奢華的酒店 2 ,為許多國際巨星 與富家子弟的不二首選,但二戰時期曾一度被日本軍所占領,後來又淪為盟軍管理戰俘的基地,故原始酒譜為何會遺失是可以想像的,現今萊佛士酒店官方酒譜包含: 琴酒 、 櫻桃白蘭地 ( Heering )、 DOM 班尼狄克丁 (並非美國 B&B 版本)、 君度橙酒 、 萊姆汁 、 鳳梨汁 、 紅石榴糖漿 與 安格斯苦精 ,該酒譜來源為 1936 年一名顧客詢問調酒師配方,而匆匆在紙巾寫下的記錄, 註 1 : Sling 司令:原為將有加入糖的烈酒或利口酒,添加水或後來延伸蘇打水的簡單調酒。 註 2 :萊佛士為當時最豪華的酒店,但若是你要去朝聖,可以坐在當時的吧檯上沒錯,不過是沒有冷氣、還可以隨地丟花生殼的喔,做好心理準備才不會幻想破滅喔 XD 店家資訊: BAR SPEAKEASY II 電話:( 03 ) 3315900 地址:桃園市桃園區公六街 21 號 FB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barspeakeasyii/ IG 官方帳號: https://www.instagram.com/bars...

「經典調酒」「龍舌蘭」Toreador 的起源與做法

若是談到龍舌蘭調酒,人人心目中第一個答案應該就是我們介紹過的「瑪格麗特」莫屬,但本週要為各位介紹的「鬥牛士」,可說是與幾款龍舌蘭經典調酒之間,都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糾葛! 首次被文獻記載在 1937 年出版的 Cafe Royal Cocktail Book 中,由 龍舌蘭 、 杏桃白蘭地 、 新鮮萊姆汁 構成的「 Toreador 鬥牛士」,是個簡單卻令人驚豔的組合,杏桃的水果與淡淡的果仁風味,搭配上萊姆汁的清爽口感,相較柑橘利口酒更能圓潤的包覆龍舌蘭,將其野蠻女友般的粗曠辛辣個性,搖身一變成甜美可人的 …(自行填空) 在該書之中還記載了另一款調酒名為「 Picador 鬥牛士」,,由龍舌蘭、柑橘酒、蘭姆汁組成,咦~你唬我吧!這不是瑪格麗特嗎?差異就只是沒有使用鹽口杯而已,令人難以理解的程度,大概就如同無言薯條、傻眼貓咪等用語到底怎麼會流行一樣吧! 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讓我們再介紹一款經典調酒「 Matador 鬥牛士」,可以歸功於 Tiki 風格流行所賜,其普遍所知成份包含龍舌蘭、鳳梨汁、萊姆汁,但其古老的版本所使用的為龍舌蘭、橙酒、法式香艾酒。 雖然皆早了瑪格麗特十六個年頭被收錄,但瑪格麗特與各個鬥牛士之間究竟誰先誰後?誰才是老爸?由於龍舌蘭對當時的西方社會也只是剛剛認識,例如 1930 年的 Savoy Cocktail Book 中便沒有提及龍舌蘭,故很難有個統一的結論。 BS 英文小教室:三種鬥牛士究竟有什麼不一樣呢? Toreador :利用動作惹怒公牛但不殺死他的前提下,華麗得閃躲其衝撞,身穿斗篷的鬥牛士 Matador :當表演步入尾聲,使用軍刀準確刺向公牛心臟時,就由 Toreador 變成 Matador Picador :通常是 Matador 的助手或是暖場,在馬背上使用長矛刺激公牛的角色 店家資訊: BAR SPEAKEASY II 電話:( 03 ) 3315900 地址:桃園市桃園區公六街 21 號 FB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barspeakeasyii/ IG 官方帳號: https://www.instagram.com/barspeakeasier/ 店家資訊: BAR SPEAKEASY 電話:( 03 ) 5268520 地址:新竹市經國路二段 ...

「經典調酒」「蘭姆酒」Jungle Bird 的起源與做法

若是要舉例一杯由華人創作的經典雞尾酒,相信多數人的直覺反應都是新加坡司令,殊不知這次要介紹的主角「叢林鳥 Jungle Bird 」,就是誕生在隔壁的馬來西亞,做為標準 Tiki 風格的調酒,卻又搭上了近年 Negroni 的風潮,成為時下新寵兒。 首次被記載的文獻是 John J. Poister 於 1989 年所著的 The New American Bartender's Guide ,後來又被 Jeff Berry 於 2002 收錄於 Intoxica ,但前者所選擇的基酒為 Dark rum 後者則是 Jamaican rum ,經考證後原作者所使用的應該是 Blackstrap rum ,理論上風味應該更接近前者帶有的熱帶水果、香草等香氣,後者則會使其更增添辛香料的氣息。 其隨著吉隆坡的希爾頓酒店誕生於 1973 年 7 月,當時的飲務經理 Ong Swee Teik ( Jeffrey Ong )受命所研發,並在其大廳酒吧 Aviary Bar 提供,做為當時整個馬來西亞第一間五星級酒店的迎賓飲料,其命名的緣由更不是瞎掰的,雖然酒吧本來就名為鳥舍,但若有幸在當初的吧檯上享用這杯調酒,更是可以隔著一片玻璃,看著飼養在泳池附近的熱帶鳥類。 由 深色蘭姆酒 、 萊姆汁 、 鳳梨汁 、 糖漿 與 肯巴利利口酒 簡單構成, Campari 帶有的柑橘風味與苦度,經過劇烈的搖盪後搭配碎冰呈現,使其與普遍熱帶風格甜膩調酒有了層次上的不同,在這經典調酒復興與創新的年代,在當地調酒師的創意之下,更是還出現了結合傳統飲料"涼茶"的版本,增添了羅漢果、冬瓜、龍眼的風味呢! 店家資訊: BAR SPEAKEASY II 電話:( 03 ) 3315900 地址:桃園市桃園區公六街 21 號 FB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barspeakeasyii/ IG 官方帳號: https://www.instagram.com/barspeakeasier/ 店家資訊: BAR SPEAKEASY 電話:( 03 ) 5268520 地址:新竹市經國路二段 587 號 FB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BARSPEAKEASY98/ IG 官方帳號: https://...